6月17日,武漢第二屆生態保護修復與利用論壇暨武漢生態保護修復與利用規劃設計產業聯盟第二批聯盟單位加盟儀式在武漢會議中心舉行。
湖北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吳祖云,武漢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孟暉出席論壇并分別致辭。6位院士和專家、50多家聯盟成員單位,累計260余人參加論壇,共同探索生態保護修復與利用的新模式。
本屆論壇由武漢市人民政府主辦,武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武漢市生態環境局、武漢市水務局、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武漢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武漢城市發展集團承辦,生態設計院等4家單位協辦。
來自不同領域的院士專家分別發表了相關主題演講,對武漢市生態保護修復與利用路徑提出了思考。鈕新強院士發表了專題報告《對武漢新時期治水的認識與建議》;張辰大師進行了《城鎮污水污泥與廚余垃圾協同處理技術研究》主題演講;聯合國人居署中國項目主任張振山則分享了“城市低碳轉型”的思路。新聘武漢生態規劃設計產業高層次專家組專家任南琪院士、王焰新院士分別從城市水系統高質量發展、水循環與流域生態修復等角度進行了主題演講。李樹苑大師等行業專家參會,紛紛為武漢生態保護修復與利用建言支招。
論壇現場,5家新單位簽約入駐,武漢生態保護修復與利用規劃設計產業聯盟進一步擴大,聯盟50余家成員單位共同構建起優勢互補、群策群力的綠色生態朋友圈。
在生態保護修復與利用專家對話環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趙強圍繞“城發集團未來打算怎樣做好武漢市的生態文章”這一主題,提出了堅持流域綜合治理、推進垃圾全產業鏈布局、完善低碳慢行交通網絡、構建綠色融合發展典范等4項具體措施。
11家單位從規劃研究、工程設計、產業運營等方面,重點展示優秀項目經驗,為全國生態保護修復與利用工作提供更多思路。集團公司所屬生態設計院負責實施的中法半島小鎮生態保護與利用項目在論壇上作為優秀項目交流發言。
據了解,該項目的設計采用了“無為低干擾”的設計手法,將野樹野花和沼澤水草變得觸手可及,成為人們不由自主去矚目端詳的事物,自然狀態下的植物群落經過自發生長,相互競爭適應,正逐漸形成適宜場地環境和氣候條件的種群形態和穩定、優越的生態系統。
目前,項目已完成東區入口和西區核心區的園建、橋梁和綠化等工作,形象進度條已達95%,南區整體計劃年底完成主體驗收工作。